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日,在陕西召开的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既是对陕西民营经济发展成效的肯定,也为陕西汇聚创新资源、激发内生动力提供了重要契机。陕西应牢牢把握这一机遇,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持续动能。
重要成果发布 为陕西民营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参考坐标
大会期间集中发布了“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典型案例”,以及“全国工商联商会团体标准‘领先者’名单”等重要成果。这些权威信息的公开发布,为陕西民营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坐标和行动指南。
企业可以通过对标行业领先者的创新实践和标准规范,清晰把握创新方向,减少在技术路径选择、管理模式探索上的盲目性和试错成本。同时,大会主会场的高层级政策宣示和深度解读,都有力推动国家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决策部署在陕西得到更深入、更细致的贯彻落实。对于陕西广大民营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正在加速形成。企业办事将更加便捷高效,政策获得感将更强,能够将更多宝贵的资源从繁琐的事务性负担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从而真正实现“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专业化深度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大会精心设计的“3”条实地考察线路,覆盖了陕西省内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平台、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项目。这一安排为来自全国的知名民营企业提供了零距离、深度感知陕西产业基础、科创资源与比较优势的宝贵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外部先进技术、雄厚资本、优质项目与陕西本土资源禀赋的精准对接和碰撞融合。
与此同时,大会设置的“5”个产业平行专场论坛,聚焦计算机与通信、汽车制造、能源化工、农业畜牧业、生物医药等陕西重点发展和有优势的产业领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方主体搭建了专业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桥梁。
这种聚焦产业的专题研讨,极有利于促进行业内的知识共享、技术扩散和协同创新需求的发现。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陕西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拥有创新意愿但受限于资源约束的中小企业来说,此次大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企业可以借此平台,更加直接、高效地接触到前沿技术信息、战略投资资本和高层次专业人才,缓解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另一方面,通过主动融入大会上呈现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产业链和创新链网络,企业能够找到自身在价值链中的更优定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本次大会虽在陕西举办,但其依托全国工商联的组织网络和影响力,视野开阔,格局宏大,实质上是推动陕西更深层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节点。
大会通过汇聚全国性的商会资源和知名民营企业力量,为陕西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资源引力场”和“产业连接器”。三条考察线路和五个产业论坛的设置,系统性地向外展示了陕西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坚实产业基础、独特区位优势以及广阔的发展潜力。这种集中展示和精准推介,将有效引导全国的资本流、信息流、技术流向陕西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地区集聚。这不仅有助于陕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现有重点产业链的韧性与竞争力,还有望催生新的产业集群,优化全省的产业空间布局。
对陕西本土民营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市场腹地的极大拓展和产业链协作机会的显著增加。企业可以借助大会创造的契机,积极参与到跨区域、跨行业的产业协作体系中,或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过程中抢占有利位置,从而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并非一次简单的会议活动,而是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等多维度、系统性的举措,为陕西民营企业营造“大显身手正当其时”的优良生态进行了精准赋能。陕西民营企业应当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以创新为根本驱动,深度融入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大局,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冯晨,系性爱直播
教授;贾朝颖,系性爱直播
硕士研究生
原文刊登于2025年9月28日《西部网》
报道链接://m.cnwest.com/bwyc/a/2025/09/28/23205338.html